ASCO最前线——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治疗最新进展及临床试验
2021年1月15日,肿瘤界年度开门大戏——美国临床肿瘤学会胃肠道肿瘤研讨会(ASCO-GI)在线上拉开大幕,为期三天的会议中,众多重磅研究纷纷上线,展示胃肠道肿瘤界的最新成果,引领业界研究方向,启迪未来发展思路。
一、ALTER-E002研究:紫杉醇与顺铂联合安罗替尼用于一线治疗晚期食管鳞癌,一项多中心、单臂、开放二期研究。27例病例,2例完全缓解,18例部分缓解,7例稳定,总有效率74.1%,疾病控制率100%。虽然研究样本量小,但是总体疗效好,副作用小,治疗期间未见非预期的不良事件。
二、卡瑞丽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二线治疗晚期食管鳞癌,一项单臂、开放二期研究。30例患者被纳入疗效评估,4例完全缓解,9例部分缓解,15例稳定,2例进展,总有效率33.3%,疾病控制率93.3%,中位无进展生存期4.1月。这是首个探索PD-1抑制剂联合血靶抑制剂二线治疗食管鳞癌的临床研究,展现出较大潜力,可能成为晚期食管鳞癌患者重要的选择。

三、Zanidatamab(ZW25)治疗HER-2表达阳性的胃食管腺癌的一期研究。
Zanidatamab耐受性良好,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和前景。作为HER2靶向药物,在表达HER2的胃食管腺癌患者中应用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大多数治疗相关不良事件为1级或2级,可在门诊治疗。可以作为单药治,也可以在联合化疗中对耐药反应和病情加以控制。
Zanidatamab单药治疗总有效率33%,疾病控制率61%,中位缓解持续时间6.0个月。
Zanidatamab联合化疗总有效率54%,疾病控制率79%,中位缓解持续时间8.9个月。
基于这些数据,Zanidatamab在全球范围内正有2项研究,在对HER2表达胃食管腺癌的患者进行进一步评估。Zanidatamab联合化疗治疗HER2表达阳性胃食管腺癌临床研究和Zanidatamab联合化疗联合/不联合替雷利珠单抗治疗HER2阳性的胃食管结合部腺癌和乳腺癌患者。
四、KEYLargo研究:一项应用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方案治疗HER-2阴性胃食管腺癌患者的临床研究。
五、LEAP-005:仑伐替尼联合帕博利珠单抗后线治疗实体瘤的2期多中心研究:胃癌队列研究结果。二线以上的患者占77%,三线以上的患者占19%,总有效率10%,疾病控制率48%,中位无进展生存期2.5个月。
仑伐替尼联合帕博利珠单抗3线治疗晚期胃癌展现出可期的疗效,安全性可控。基于该结果,该研究中胃癌队列的患者数量将扩大至100例。
六、ALTER-0703研究:安罗替尼治疗难治性(二线以上)结直肠癌的疗效与安全性:一项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三期研究。研究发现持续延长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以及良好的耐受性和可控的毒性。在RAS/BRAF野生型患者中,生存获益更优,还需更多研究进行证实,但是和肠癌三线标准治疗,瑞戈非尼,呋喹替尼,TS-102等相比,中位无进展生存期,都在4个月左右,有效率都小于10%,总体而言,可以说相差并不大。
七、ALTER-C002:安罗替尼联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一线治疗RAS/BRAF野生型不可手术的转移性结直肠癌:一项单臂二期研究。呈现出较好的抗肿瘤活性和安全性,本研究仍在进行中,数据仍待进一步更新。
八、KEYNOTE-177:帕博利珠单抗对比化疗治疗MSI-H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三期随机对照研究。

帕博利珠单抗组和化疗组分别有149例(97%)和142例(99%)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帕博利珠单抗组出现3级或以上不良事件的比例为56%,化疗组为78%。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0%对17%)。
●中性粒细胞减少(0%对15%) 和腹泻(6%对11%)。
●两组分别有21例(14%)和17例(12%) 由于不良事件终止治疗。
●帕博利珠单抗组中有6例(4%)、化疗组中有7例(5%)发生了5级不良事件。
●帕博利珠单抗组和化疗组分别有47例(31%)和18例(13%) 患者发生了免疫介导的不良事件和输注反应,未观察到5级免疫相关不良事件。
总体来说,MSI-H/dMMR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一线使用帕博利珠单抗的无进展生存期优于化疗;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帕博利珠单抗组达到16.5月,是对照组的两倍(8.2月);约三分之一的患者肿瘤位于左半结肠,这提示了在所有结直肠癌患者中都检测MSI-H/dMMR的重要性;BRAFV600E突变型和野生型的MSI-H/dMMR肿瘤患者从PD-1阻滞剂中有同样的获益,但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评估;帕博利珠单抗联合方案的可行性仍待研究,尤其联合方案的安全性评估是重点。
会议热点和最新资讯暂时介绍到这里,从这些最新的临床试验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多药联合治疗和传统的治疗方案相比,获益良多。在药物副作用可控的情况下,多药联合治疗成为未来肿瘤治疗发展的趋势。
目前国内也有针对消化道肿瘤开展的多药联合治疗临床试验项目,比如PD-1联合EGFR单克隆抗体注射液;溶瘤病毒联合伊立替康;多纳非尼联合PD-1/CLTA-4免疫双抗;抗PD-1/CD47双特异性抗体等,另外CAR-T细胞疗法和免疫治疗也在招募中。
有意向的病友可以拨打领募医药官方热线400-699-8889,希望抗癌路上,能少一丝无奈,多一点希望。
一、ALTER-E002研究:紫杉醇与顺铂联合安罗替尼用于一线治疗晚期食管鳞癌,一项多中心、单臂、开放二期研究。27例病例,2例完全缓解,18例部分缓解,7例稳定,总有效率74.1%,疾病控制率100%。虽然研究样本量小,但是总体疗效好,副作用小,治疗期间未见非预期的不良事件。

二、卡瑞丽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二线治疗晚期食管鳞癌,一项单臂、开放二期研究。30例患者被纳入疗效评估,4例完全缓解,9例部分缓解,15例稳定,2例进展,总有效率33.3%,疾病控制率93.3%,中位无进展生存期4.1月。这是首个探索PD-1抑制剂联合血靶抑制剂二线治疗食管鳞癌的临床研究,展现出较大潜力,可能成为晚期食管鳞癌患者重要的选择。

三、Zanidatamab(ZW25)治疗HER-2表达阳性的胃食管腺癌的一期研究。

Zanidatamab单药治疗总有效率33%,疾病控制率61%,中位缓解持续时间6.0个月。
Zanidatamab联合化疗总有效率54%,疾病控制率79%,中位缓解持续时间8.9个月。
基于这些数据,Zanidatamab在全球范围内正有2项研究,在对HER2表达胃食管腺癌的患者进行进一步评估。Zanidatamab联合化疗治疗HER2表达阳性胃食管腺癌临床研究和Zanidatamab联合化疗联合/不联合替雷利珠单抗治疗HER2阳性的胃食管结合部腺癌和乳腺癌患者。
四、KEYLargo研究:一项应用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方案治疗HER-2阴性胃食管腺癌患者的临床研究。




仑伐替尼联合帕博利珠单抗3线治疗晚期胃癌展现出可期的疗效,安全性可控。基于该结果,该研究中胃癌队列的患者数量将扩大至100例。
六、ALTER-0703研究:安罗替尼治疗难治性(二线以上)结直肠癌的疗效与安全性:一项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三期研究。研究发现持续延长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以及良好的耐受性和可控的毒性。在RAS/BRAF野生型患者中,生存获益更优,还需更多研究进行证实,但是和肠癌三线标准治疗,瑞戈非尼,呋喹替尼,TS-102等相比,中位无进展生存期,都在4个月左右,有效率都小于10%,总体而言,可以说相差并不大。

七、ALTER-C002:安罗替尼联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一线治疗RAS/BRAF野生型不可手术的转移性结直肠癌:一项单臂二期研究。呈现出较好的抗肿瘤活性和安全性,本研究仍在进行中,数据仍待进一步更新。

八、KEYNOTE-177:帕博利珠单抗对比化疗治疗MSI-H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三期随机对照研究。



●帕博利珠单抗组出现3级或以上不良事件的比例为56%,化疗组为78%。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0%对17%)。
●中性粒细胞减少(0%对15%) 和腹泻(6%对11%)。
●两组分别有21例(14%)和17例(12%) 由于不良事件终止治疗。
●帕博利珠单抗组中有6例(4%)、化疗组中有7例(5%)发生了5级不良事件。
●帕博利珠单抗组和化疗组分别有47例(31%)和18例(13%) 患者发生了免疫介导的不良事件和输注反应,未观察到5级免疫相关不良事件。
总体来说,MSI-H/dMMR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一线使用帕博利珠单抗的无进展生存期优于化疗;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帕博利珠单抗组达到16.5月,是对照组的两倍(8.2月);约三分之一的患者肿瘤位于左半结肠,这提示了在所有结直肠癌患者中都检测MSI-H/dMMR的重要性;BRAFV600E突变型和野生型的MSI-H/dMMR肿瘤患者从PD-1阻滞剂中有同样的获益,但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评估;帕博利珠单抗联合方案的可行性仍待研究,尤其联合方案的安全性评估是重点。
会议热点和最新资讯暂时介绍到这里,从这些最新的临床试验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多药联合治疗和传统的治疗方案相比,获益良多。在药物副作用可控的情况下,多药联合治疗成为未来肿瘤治疗发展的趋势。
目前国内也有针对消化道肿瘤开展的多药联合治疗临床试验项目,比如PD-1联合EGFR单克隆抗体注射液;溶瘤病毒联合伊立替康;多纳非尼联合PD-1/CLTA-4免疫双抗;抗PD-1/CD47双特异性抗体等,另外CAR-T细胞疗法和免疫治疗也在招募中。
有意向的病友可以拨打领募医药官方热线400-699-8889,希望抗癌路上,能少一丝无奈,多一点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