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新药资讯 >

从绝望到希望:肠癌患者拒绝标准放化疗后的辛酸路

250阅读 新药资讯 2021-02-03 17:59:53
领募医药自成立以来,接待的肿瘤患者已有4万多名,现选取比较经典的肠癌病例和各位病友及家属一起分享,从而了解到肠癌患者,在疾病严重程度,病理恶性程度,个体差异等不同情况下,该如何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希望大家通过了解到其他病友的抗癌历程,提高对肿瘤治疗方面的认识,并保持乐观的心态,加强战胜肿瘤的信心!

一、基本资料:
1、72岁男性,既往体健,5年余前(2015年2月)因“便中带血1月”就诊;
肠镜:距肛门5-10cm见不规则肿块,表面溃烂,病理活检提示腺癌
腹部增强CT:直肠右侧壁局部增厚,外缘边界较清,周围脂肪间隙存在,盆腔未见肿大淋巴结影;
胸部CT及骨骼ECT:未见远处转移
分析:低位直肠,局部分期偏晚,根据指南,需要做新辅助化疗。

2、患者拒绝新辅助放化疗;
于2015-2-26行“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Dixon)+末段回肠预防性造痿术”;
术后病理:直肠溃疡型中分化腺癌(浸润至外膜外纤维脂肪组织)伴淋巴结转移(1/13)
术后诊断:pT4aN1aMO,IIIB期
分析:IIIB期,根据指南,应行标准辅助化疗XELOX方案化疗半年,然后再行盆腔放疗
 
3、患者术后行辅助治疗:XELOX方案3周期,因剧烈恶心呕吐,拒绝静脉化疗,行卡培他滨片5个周期,术后患者拒绝盆腔放疗;
2015年11月10日行回肠造痿术后回纳术,后定期随访。
 
二、一线治疗(即第一次复发):
2018年3月(术后37个月)患者出现肛周阵发性疼痛,伴大便次数增多,伴骶尾部疼痛,无粘液及血便;
2018年5月3日腹部CT增强提示“术后吻合口复发,肝脏右叶转移”,肠镜提示直肠肿块待查,肠镜病理示“直肠浅表黏膜腺体呈高级别上皮内瘤”;
入院查体:PS评分1分,浅表淋巴结未及明显肿大,心肺听诊无殊,腹平软,未及明显压痛级反跳痛,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浮肿;
2018年5月8日基因(PCR):KRAS、BRAF、NRAS均为野生型
2018年5月8日PET-CT: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结节影,考虑肿瘤复发,右肝前叶占位,盆腔多发结节,骶骨前软组织增厚,考虑转移瘤。
 
第一次胃肠多学科讨论:
直肠癌术后复发,盆腔转移,单个肝转移病灶;吻合口再次手术可能性不大,目前多个部位转移,建议先全身系统治疗,爱必妥联合两药的化疗方案,治疗后再评估有无局部治疗指征
 
1、治疗经过:
患者因骶部及肛周疼痛,NRS 6分,予羟考酮止痛治疗。
2018年5月23日、6月7日、6月22日:爱必妥针800mg + mF0LFOX6 q2w方案化疗 
奥沙利铂针140mg d1 + 氟尿嘧啶针600mg d1,4000mg维持46小时+亚叶酸钙针600mg d1
 
2、疗效评估:部分缓解

3、维持治疗:
2018年7月11日、7月27日、8月10日、8月30日:爱必妥+FOLFOX方案化疗4次;
2018年9月19日起:爱必妥800mg q2w 维持治疗。
 
分析:系统治疗后,持续部分缓解,可行局部治疗
 
4、局部治疗:
2018年9月24日行复发灶及骶骨前肿块高姑息性放疗,完成DT:56Gy/28F;
2018年12月2日行肝脏转移瘤射频治疗;
期间予爱必妥针800mg q2w维持治疗。
 
5、第二次复发:
2019年8月15日(爱必妥维持1年)查上腹部MRI提示肝内病灶范围较前增大,且活性增高,胸部+盆腔CT较前相仿;
再次行肝内病灶射频消融术,术后出现刺激性咳嗽,无发热,无胸闷不适;
继续爱必妥维持(赠药)。
 
6、第三次复发:
2020年2月24日复查评估疾病进展;
盆腔增强MRI:骶前及盆底筋膜稍增厚;前列腺增生;
上腹部增强MRI:肝S5、8交界处转移瘤射频消融术后改变;肝右叶多发转移瘤;

患者于2020年3月肝脏转移灶射频治疗。
2020年3月出院后患者出现腹痛伴肛门排便排气减少,进行性加重
腹部CT提示:盆腔结构稍模糊,未见明确占位性病变。
 
第二次胃肠多学科讨论:
目前存在肠梗阻,考虑盆腔病灶进展引起可能,术后及放疗后肠粘连不除外。目前有肠梗阻症状,建议行结肠造痿术缓解梗阻症状,再行全身系统治;
二线方案可选择贝伐单抗针联合伊立替康针单药。
 
三、二线治疗:
2020年3月26日行“横结肠双腔造痿术”,经过顺利,恢复良好。
2020年4月完善检查评估肿瘤进展
上腹部MRI:肝S5、8交界处转移瘤射频消融术后改变,病变无明显活性;射频灶周边肝包膜下少量积液;
盆腔MRI:骶前及盆底筋膜稍增厚;直肠周围脂肪间隙较前略清晰;
胸部CT:两肺多发小结节(较前增大);两侧肺气肿,两上肺多发肺大泡。
2020年4月28日、2020年5月11、2020年5月25日贝伐单抗260mg d1+伊立替康针220mg d1 q2w 方案化疔。
2020年6月08日:
胸部CT:两肺多发小结节(部分较前缩小),建议随访;
上腹部增强MRI:肝S5、8交界处转移瘤射频消融术后改变,病变无明显活性;
盆腔MRI:临床“直肠癌术后”复查所见,骶前及盆底筋膜稍增厚。

疗效评估:SD
 
2020年8月18日:
胸部CT :两肺多发小结节,较前相仿,建议随访。
上腹部增强MRI:肝S5、8交界处转移瘤射频消融术后改变,病变无明显活性。
盆腔MRI:临床“直肠癌术后”复查所见,骶前及盆底筋膜稍增厚。同前相仿
维持治疗: 2020年8月20日 改贝伐单抗针400mg q3w维持治疗至今
 
通过这例病历,总结分析:
1、前期患者拒绝新辅助化疗,加上辅助化疗期间副作用大拒绝接受静脉化疗,拒绝术后盆腔放疗,导致治疗不是很规范,与后期反复出现盆腔、肝转等部位的病灶有关。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积极听取医生的建议,根据临床指南治疗,拒绝化疗放疗等标准治疗方案,很可能对后续疾病控制产生很大的影响。
2、西妥昔单抗在维持治疗方面,争议较大,一般不建议西妥昔单抗维持治疗过长,可能会诱发KRAS状态的改变。
3、多学科治疗模式可以帮助结直肠癌患者制定全程合理的治疗方案,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4、维持治疗期间进行积极的局部治疗,可以有效的延长PFS(无进展生存期)时间。
 
关于这例病历,就讨论到这里了,大家有不同的看法或者见解,可以在文章下面评论,目前国内也有针对结直肠癌开展的临床试验项目,比如免疫治疗PD-1;抗PD-1/CD47双特异性抗体;免疫治疗PD-1联合EGFR单克隆抗体注射液;溶瘤病毒+伊立替康;CAR-T细胞疗法;多纳非尼联合PD-1/CLTA-4免疫双抗等,有意向的病友可以拨打领募医药官方热线400-699-8889
小红花说,绝望和希望,大概是肿瘤患者最核心的两个情绪。
最后,还是希望肿瘤患者在抗癌路上,多一点希望,少一丝无奈!

  • 上一篇:领募医药临床试验入组流程
  • 下一篇:肺癌KRAS突变靶向药AMG510临床试验招募
  • 相关阅读